导航

郭斯萍教授为我院讲学解读孔子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价值

发布者:杨铁林 发布日期:2025-10-29 访问量:

 

 

(通讯员 陈汝欣)10月28日上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郭斯萍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孔子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价值——个体自我的视角”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丁道群教授主持。

郭斯萍长期致力于儒家文化研究,通过梳理宋明理学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新儒家”思想演变,提出传统儒家文化对当代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认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核心智慧正成为滋养现代人心灵的重要力量。从个体自我视角切入,结合时代背景深挖孔子心理健康思想的现代价值。他指出,孔子突破先秦时期以出身、血缘定身份的传统认知,提出“君子”内涵应由个人人格、品行决定,且可通过后天积累经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与修养持续优化,这一观点为现代个体心理成长提供了核心方向。

在具体阐释中,郭斯萍将孔子思想中的关键维度与心理健康构建一一对应,认为人身安全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人际交往是重要支撑,人格修养是核心内核,能力学习则是坚实保障。为进一步凸显文化特质,他还以孔子思想为根基,对比中西方人际关系文化差异,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联结的重视——正如孔子所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一理念不仅引导人们正视“不被了解”的常态,更倡导主动学习“理解他人”的能力,可有效规避人际关系中的庸俗化、无知化与单向化问题。

郭斯萍特别提到,孔子眼中“成人”(即完人)需实现知识、能力与品德的综合圆满,这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度契合,再次印证了儒家思想的跨时代价值。再次强调孔子的智慧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滋养现代人心理健康的活水源泉:从个体自我出发,方能读懂其价值,践行其智慧。

郭斯萍的研究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解读,更让孔子思想中关于人格塑造、人际相处的智慧,成为现代人应对心理困境、实现心灵成长的实用指南,为我院师生研究当代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文化视角。

一审:杨铁林

二审:杨建辉

三审:丁道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