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孙梦轩)11 月 10 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梁剑应邀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生作题为 “学习共通体与世界文化之未来” 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赵森老师主持,学院刘铁芳教授及部分师生参与聆听。
讲座伊始,刘梁剑教授以《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为切入点,深入阐发学习的本质意义。他强调哲学是成人之学,真正的学习是个体生命的自我转化。对于“悦”,他作出深刻解读,将其阐释为 “开启我们的心”,并以 “一心开三门” 为喻,指出 “开心” 需同时开启理智、情感与精神三个层面。同时,他引入 “knowing-that”“knowing-how”的区分,强调学习不应止步于知识获取,更要掌握以事观之的运思能力。
在阐明个人学习的深层内涵后,刘梁剑教授由《论语》“有朋自远方来” 引出 “学习共通体” 的核心理念。他重点辨析共通性与普遍性思维,指出共通性思维如 “一以贯之”,其 “一” 并非现成既定,而是在 “贯” 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形成。随后,他将 “共通体” 理念延伸至世界文化之未来,强调当代性蕴含世界性,呼吁实现从 “将世界纳入视野” 到 “将世界纳入立场” 的转变。
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反响热烈,围绕 “君子和而不同” 与共通体的关系、传统儒家 “共通” 与当代 “共通” 的差异、“世界立场” 是否会导致 “没有立场” 等问题展开提问。刘梁剑教授逐一细致回应,指出 “和” 的动态过程为 “共通” 提供了新视角;在古今共通之辨中,强调当代人与经典对话是发现古意与创造新意的统一,而非简单回归传统;面对世界立场之问,他坚持宏大的世界立场能更好地成就自身。
本次讲座系统阐释了 “学习共通体” 的哲学理念,为学院师生的哲学与教育研究带来深刻启发,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一审:杨铁林
二审:赵 森
三审:丁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