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
名称: 教育硕士 |
一级学科(学位类别) |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
□博 R硕 |
代码: 0451 |
|
牵头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
材料联系人 |
姓名:刘铁芳 |
|
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¾ |
|
电话:13974814106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制
2023年2月 24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概况与年度发展目标
(一)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历程
湖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起源于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成立之时,并于1942年迎来了首届毕业生。该专业由国立师范学院的创始人廖世承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并且在张楚廷教授的长期领导下,教育学科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该专业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还设有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湖南省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基地在内的多个校级研究机构,如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1996年,该专业设立了教育硕士点,2001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成为湖南省高校重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到了2010年,正式获得了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批准。
当前我校教育硕士培养涉及到全校14个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包括: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等8个主要方向,学科教学又涵盖了思政、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地理、音乐、美术等主要学科。
(二)学位授权点的年度建设目标
1.加强专业学位授权点内涵建设
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内涵建设。在明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学科特色,重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发展新的专业学位授权点。此外,学位授权点需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能力,适时进行调整
2.强化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
在教育硕士学位点内,严格落实学校出台的《湖南师范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暂行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双导师的构成,加强、提升校外导师的准入和考核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导师的分类考核制度,完善导师管理体制,适当增加专业硕士学位点高水平导师数量,以提升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指导水平。
3.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课程思政
本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不同学科研究生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系统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建设情况
(一)学位授权点的方向设置
1.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小学教师,强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本专业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学科方向有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和小学英语,也意在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具备开展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以及必要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技能。毕业生将能够成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和教师,同时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高质量的师资资源。
3.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广泛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将扎实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坚实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该专业培养学生在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级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中小学从事相关工作。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教育管理岗位等。
4.现代教育技术
该专业致力于培育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理念、高尚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师及管理人员。学生将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强化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技能,以适应基础教育学校的需求。通过本专业的培养,学生将为成为杰出的教师和教育领导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教育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科学与技术教育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高端、复合型、应用型科技教育和科学传播专业人才。学生将系统掌握科学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关键技能和方法。通过专业训练,学生将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进行有效的教育实践和深入研究,为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创新做出贡献。
6.特殊教育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卓越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的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特殊教育实践中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特殊教育领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7.职业技术教育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出色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具体要求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相关企业生产活动和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岗位,有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工作;熟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掌握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能较为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8.学科教学
本专业旨在培育中小学领域的精英教师和学科教学专家,培养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杰出教师。具体要求包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作为优秀教师的卓越人格;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多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研究与发展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学位点内共有专任教师321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18人,副高级138人,中级6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281人,博士生导师102人,硕士生导师260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47人,占比45.8%,师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
表1 教育硕士师资情况一览表
专业技术职务 |
人数合计 |
年龄分布 |
学历结构 |
博士导师人数 |
硕士导师人数 |
行业经历教师 |
25岁及以下 |
26至35岁 |
36至45岁 |
46至59岁 |
60岁及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硕士学位教师 |
正高级 |
118 |
0 |
0 |
21 |
78 |
19 |
113 |
30 |
95 |
86 |
28 |
副高级 |
138 |
0 |
11 |
58 |
66 |
3 |
114 |
52 |
3 |
122 |
33 |
中级 |
64 |
0 |
38 |
23 |
3 |
0 |
54 |
20 |
4 |
51 |
7 |
其他 |
1 |
0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总计 |
321 |
0 |
49 |
102 |
147 |
23 |
281 |
112 |
102 |
260 |
68 |
教育硕士师资队伍汇集了众多杰出的学者和专家。其中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蒋洪新、蔡美华、郑燕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铁芳,以及高等教育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委员,如蒋洪新、曾艳钰、高荣国、刘铁芳等。此外,师资队伍中还包含了多位湖南省的优秀社科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普通高校的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以及“湖南省百人工程”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的人才。这些教育专家和学者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成就,为教育硕士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指导。2023年度,学位点新增多位青年博士,如虞嘉琦、刘成文、白蕴琦、余思、柳佳炜等,他们的加入不仅为学位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极大地增强了学术研究的活力和深度。
(三)科学研究
学位点2023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张文洁、杨道宇、向燕辉、王玉龙、李晓明、缪学超、王卫华),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CSSCI刊物80余篇,刘铁芳、容中逵、叶波等在教育学权威刊物《教育研究》发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如刘铁芳的《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获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柳佳炜获第七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彭绍东的《AIGC 时代怎样推进新型“数字化教育“》获得湖南省教育厅 2023 年度“我为现代化建设献策”咨询建议一等奖。
(四)平台建设
本学位授权点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已成功建立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湖南省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基地在内的多个重要研究基地。此外,还设有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湘教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乡村教育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加强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已建立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深化教育历史和理论探索。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开展教科书研究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在高等教育学领域,正推进研究工作更加贴近政策决策和实践指导,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学前教育学的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以推动该学科实现新的发展高度。教育技术学正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中实现新的发展。同时,乡村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设得到加强,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学术科研和实践工作的支持平台。
学位点牵头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研基地:乡村教育研究基地、学前教育研究基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地等,已经审批通过。
为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学位授权点定期安排研究生前往周边的中小学校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参与专项教学研究课题。合作学校包括湖南师范大学滨江小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咸嘉湖小学、砂子塘泰禹小学、枫树山大桥小学、长沙实验小学以及湖南大学子弟小学等20余所教育机构。此外,已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三一学校等近10所乡村学校建立了教育研究基地,以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情况
(一)研究生党建及思政工作情况
学位授权点秉承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和国家栋梁之才的使命,深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党史、领悟思想、办实事、开创新局面,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政策,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核心,以深化党内教育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成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从而提升了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确立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依据各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促进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步发展,共同构建育人的宏观格局,以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持续的实践发展中,本学科已建立起“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机制首先体现在制度协同上,通过顶层设计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整合创新,确保协同育人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其次,在课程协同方面,学科构建了一个包含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的综合课程体系;从课程内容角度,发展了专题课程、交叉课程和融合课程;从课程形式角度,设计了学科课程、讲坛课程和活动课程,以此实现课程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二)生源情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来源多样、广泛,招收的研究生的学科主要分布在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从毕业院校来看,主要以师范院校为主,包括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和长沙师范学院等。当然也包括湖南省内及周边省份的其他类型的高校,如长沙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南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
(三)招生规模和结构
我校教育硕士2023年招生723人,招生规模位居全校前列。具体来看,各专业招生人数包括:小学教育75人,现代教育技术15人,特殊教育9人,其余来自各个学科教学方向。在教育硕士招生中,小学教育专业与学科教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占据了整体的大部分,凸显了这两个专业在教育硕士教育中的关键角色。
表2 教育硕士招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学位类别或 领域名称 |
项目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研究生招生人数 |
638 |
712 |
723 |
其中:全日制招生人数 |
523 |
540 |
560 |
非全日制招生人数 |
115 |
172 |
163 |
招录学生中本科推免生人数 |
126 |
130 |
105 |
招录学生中普通招考人数 |
392 |
556 |
490 |
授予学位人数 |
601 |
672 |
646 |
招生总人数 |
638 |
712 |
723 |
授予学位总人数 |
601 |
672 |
646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招收的研究生学科背景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在毕业院校方面,师范院校构成了主要来源,例如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及长沙师范学院等。此外,生源也包括湖南省内及周边省份的非师范类高校,如长沙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南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
(四)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情况
该学位授权点依托于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致力于推动学科、专业与课程的整合发展。通过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联动,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品课程体系和本硕博层次资源共享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广阔基础和顶尖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立项了一批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一批高水平成果获奖,如王卫华的《教育思辨研究与教育实证研究:从分野到共生》获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此外,何甜、朱翔、李忠武、易立文、楚欣5名教师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三等奖等。
表3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奖项类型 |
奖项等级 |
成果完成人 |
单位署名次序 |
完成人署名次序 |
获奖时间 |
1 |
教育思辨研究与教育实证研究:从分野到共生 |
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王卫华 |
1 |
1 |
2023年3月16日 |
2 |
《经济数学》 |
第三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
省级二等奖 |
蒋培杰 |
第一 |
第一 |
2023年5月 |
3 |
昆虫与人类 |
智慧树网精品课程 |
精品课程 |
周琼等 |
独立 |
第一 |
2023年春夏 |
4 |
《世界地理》课程思政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
三等奖 |
何甜、朱翔、李忠武、易立文、楚欣 |
1 |
1 |
2023年9月 |
5 |
湖南省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 |
省级 |
优秀奖 |
张文洁 |
1 |
1 |
2023年11月30日 |
6 |
昆虫与人类 |
智慧树网精品课程 |
精品课程 |
周琼等 |
独立 |
第一 |
2023年秋冬 |
7 |
湖南省第二届国家通用属于应用能力大赛 |
省级 |
优秀指导教师奖 |
佘丽 |
1 |
1 |
2023年12月 |
8 |
需求导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语言类研究生培育模式的二十年湖南实践 |
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刘光成 |
第一 |
14 |
2023年 |
(五)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情况
近三年学位点学生各类竞赛获奖数十次,如谢祥钰同学在“田家炳杯”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曾昪同学主持的项目在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等;在2023年度,学位点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了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这些讲座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提升学术氛围和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此外,学位点还与民革湖南省委教科文卫委员会、民革湖南师范大学总支携手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桂东县东洛乡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美育进乡村”长沙研学夏令营活动。这一夏令营旨在通过美育教育,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增强乡村青少年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参与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学位点不仅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为推动学术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度,其中校内导师担纲主要指导角色,同时职业部门的兼职导师也参与指导工作。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详细规定详见《湖南师范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暂行实施办法》。学生需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导师的双向选择,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培养方案的培养计划。两年制和三年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课程学习,并在学期结束时提交开题报告。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需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每个专业学位点原则上应建立不少于两个培养实践基地。在学期间,硕士生应参加不少于6场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高水平学术报告会,并至少公开主讲1次涉及文献阅读或学术研究的学术报告。
学位论文撰写遵循明确的阶段性流程。首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在开题报告后至少10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送审,以保证论文撰写和研究的充分时间。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需遵循《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管理办法》。其次,学位论文在正式申请评阅和答辩前,必须经过预审环节,确保论文质量。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可以通过答辩或专家集中审议的方式进行,若预审结果为“不通过”,则研究生需推迟至下一批次学位授予申请时,方可再次申请预审,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实施办法》。最终,学位论文必须通过答辩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的最终评审。具体流程和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关于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查重检测的实施办法》、《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办法》和《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七)学位授予及就业情况
本学位点2021年授予教育硕士学位601人,2022年授予教育硕士学位672人,2023年授予教育硕士学位646人。据统计,本学位点硕士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单位的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则更为分散,国有企业和高等教育单位是主要的就业领域。博士毕业生无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士生在高等教育单位的就业人数都占据了较大比例。具体就业单位如下表所示。
表4 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类型统计表
单位 |
年度 |
党政 |
高等教育单位 |
中初等教育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医疗卫生单位 |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民营企业 |
三资 |
部队 |
自主创业 |
升学 |
其他 |
类别 |
机关 |
企业 |
全日制 博士 |
2021 |
0 |
11 |
0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0 |
0 |
2022 |
0 |
3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2023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非全日制博士 |
202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202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2023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全日制 硕士 |
2021 |
0 |
15 |
229 |
0 |
0 |
29 |
9 |
20 |
6 |
0 |
7 |
0 |
0 |
2022 |
20 |
29 |
266 |
0 |
2 |
6 |
4 |
21 |
0 |
0 |
0 |
0 |
10 |
2023 |
57 |
15 |
239 |
0 |
0 |
71 |
2 |
14 |
5 |
0 |
0 |
0 |
41 |
非全日制硕士 |
2021 |
3 |
10 |
64 |
0 |
0 |
9 |
2 |
10 |
5 |
0 |
1 |
0 |
6 |
2022 |
1 |
11 |
63 |
0 |
2 |
10 |
0 |
9 |
2 |
0 |
0 |
0 |
4 |
2023 |
1 |
6 |
57 |
0 |
0 |
8 |
1 |
12 |
1 |
0 |
0 |
0 |
17 |
四、学位授权点社会服务情况
首先,学位授权点致力于服务省内外基础教育机构,增强教育理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力。通过“中国少年培育学校联盟”的建设,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盟在湖南省的基础上扩展至山东、湖北、江西、陕西等省份,形成了全国性的学校网络。近年来,特别重视深圳地区中小学的联盟发展。截至2023年,已有近30所中小学加入该联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
其次,学位授权点依托乡村教育研究基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教育公益活动,与湖南弘慧教育基金、汀汀公益基金、湖南师范大学枫叶乡村教育基金等组织合作,策划和评审多项乡村教育奖项,参与国内外乡村教育高峰论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相关成果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新华文摘》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最后,学位授权点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服务,利用学科优势,推进继续教育。在教育硕士培养、自学考试、教师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新增自考合作办学单位6个,累计招收自考学生超过3万人,合作办学单位达到15个,当前在籍自考人数近2万人。自2018年以来,举办了40余期各类培训,包括国培、省培项目20余项,培训学员超2000人,显著提升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反映基础教育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政策变化。这在课程改革、教育政策适应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更新、教育技术整合以及国际视野融入等方面较为明显。这体现出学位点在定期审查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与基础教育发展同步、加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满足教育领域的最新需求等方面的不足。
双导师制的实施在实践中显现出一些挑战。依据《湖南师范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暂行实施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双导师制,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具体职责不够明确,指导过程中存在功能重复和角色冲突,双导师会议的召开也往往流于形式,校外导师的聘任和资格认定标准需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需加强,特别是来自高水平本科院校的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进一步提升。教育硕士的就业率在某些专业中偏低,主要因为培养标准与行业用人需求不一致。此外,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相对较少。
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需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人才评价制度主要沿用学术型学位的评价体系,侧重于知识性和科研能力的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更强调应用导向,可通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和产品开发等形式进行考察,但在实践中仍以传统学位论文答辩方式为主。
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教育理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需加强,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需进一步密切。另一方面,智库服务功能需完善,需围绕国家或地方教育发展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改进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学科将从以下几点出发进一步改进工作:(1)建立动态的课程审查和更新机制:为提升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应实施定期审查和更新,确保与基础教育的最新发展和政策同步。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课程修订,,加强课程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引进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校外高端人才,同时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双向发展。(3)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学位授权点将改革传统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部门和职业领域的联系,确保人才培养要求与行业用人要求的一致性,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有效互动平台。(4)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成就评价机制:建立一个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以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需求。(5)社会服务的实践与智库并重: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已有的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实践;另一方面,致力于提供学位与研究教育、湖南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咨询服务,并为乡村社会振兴提供切实的教育服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