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婕)5 月 16 日下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第 12 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教育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史静寰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以 “探寻中国学习者现象及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为题开展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系易红郡教授主持,学院部分师生参与。
史静寰教授以 “从心所欲” 之年的学术感悟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了中国本土教育现象与问题。她结合主持 15 年的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CCSS)课题数据成果,深入解读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特征与挑战,强调 “本土问题 + 国际经验 + 实践探索” 的研究范式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她指出,立足中国实践是破解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要以实证研究回应时代需求。
随后,史静寰教授围绕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展开论述。她强调,建构自主知识体系需打破对西方理论的单向依赖,通过实证研究与历史反思的双向互动,形成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理论框架。她特别指出,知识体系建构是代际传承的事业,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基因。她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为例,阐释了通过优化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参与路径,以 “学” 为本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讲座最后,史静寰教授展望教育学术发展未来。她呼吁青年学者以平等自信的姿态参与世界学术对话,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通过学术借鉴、整合与创新,为多元教育理论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此次讲座,史静寰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鲜明的问题意识,引发在场师生对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深度思考,为学院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 审:易红郡
二 审:杨铁林
三 审:丁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