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樊杰)9月28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博士生项目公开开题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今年首次设立博士生项目,此举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创新举措,旨在先行先试,探索学术人才培养新机制,推动中国教育学转型发展。会议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友超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潘安练,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杨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向发意以及34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上,湖南师范大学潘安练副校长代表学校,对莅临的领导与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立项项目组致以热烈祝贺,并表示,学校此次成功获批3项博士生项目,今后将做好项目服务与管理工作,努力打造国家级的精品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颖院长指出,将博士项目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范畴,是教育科研机制变革的破冰之举;湖南近年教育研究成果丰硕,后续将为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支持。



上午,11项博士生项目分3组平行开题。每组专家就研究价值与现实回应、核心概念与逻辑严谨性、研究对象与范围聚焦、研究深度与本质探索、研究设计与任务分工等方面,对项目开题报告进行提问与评议,并提出优化建议,期待项目研究能紧扣国家战略,回应教育变革需求,在前沿领域形成本土特色,通过规范设计、夯实论证,产出能为教育发展、师范生培养等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的扎实成果。与会博士生纷纷表示,此次开题会理清了研究问题与思路,既是一次工作推动,更是一节生动课堂。



当天下午,专家学者们围绕博士生培养进行研讨交流。刘铁芳、彭正梅、吴定初、雷万鹏等专家,就 “学术精神传承与学术共同体构建”“博士生成长与研究能力雕琢”“教育研究人才培养与博士项目的意义”“‘田野意识’作为研究方法、生活方式与情感牵挂”等,分享了深刻见解。吕立杰、赵明仁、操太圣等专家,聚焦“何为高质量的研究选题”“博士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核心学术能力”“拔尖创新型人才具有哪些特质”等,展开了深入探讨。黄昌勤、刘淇、钟云华等专家结合实践,从“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跨学科研究突破路径”“‘接陪送’等培养模式”方面分享了宝贵经验。博士生代表谌舒山在发言中表示,将以开放心态拥抱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在教育科研的探索之路上持续精进、不断成长。交流中,专家现场回应博士生困惑,研讨气氛热烈。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邓友超强调,主持博士生项目是博士生学术职业的开始。希望博士生项目团队成员树立学术理想,坚定学术信心,追求学术质量,严守学术规范。要以名求实,以“博士生”之名求广博学识与扎实文笔之实,以“项目主持人”之名求高质量研究之实,以“青春”之名求锐气之实。
此次公开开题会不仅是项目启动的重要节点,更是一场聚焦博士生培养的思想盛宴。
一审:王曼宁
二审:周莹
三审:刘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