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生纯良,不舍理想

发布者:丁文珺 发布日期:2020-10-30 访问量:

(评论员 周慧雯)初读《渔父》,是在午后暖阳下,听着语文老师对它的赏析,我却不太懂屈原的选择。为何不听渔夫之言,高蹈遁世,远祸全身?寄情山水,岂不快哉?

再品《渔父》,是于夜深人静时,轻声吟唱“安能以皓月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那一瞬,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一生正直纯良,唯一不舍的是爱与理想。文字在笔尖流转,我想为屈原写一首赞歌,赞他的高风霁月,赞他的坚定执着。

回望那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有人是“久入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浑浑噩噩,泯于众人;有人如渔父,和光同尘,淈泥扬波,哺糟歠醨;只有屈原,身陷淤泥而不染其身,希望能化污潭于清泉,不愿虚与委蛇。

在那样一个黑夜般的时代,屈子纵然有一双“白色”的眼睛,也无法寻到光明。可他没有放弃,也无法放弃自己“呼唤黎明”的梦想,一路求索,一路坚守。终是走到末路,屈子与一个或真实或想象的渔父对话,他告诉渔父,我宁赴湘江,葬身鱼腹,只因我不舍那个理想。

屈子是一个制光者,而在我们历史的长河中,有千千万万个制光者,用点点星光照亮过无数黑暗的时代。他们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子美;他们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目光延长至远方,穿过陆地、越过海洋,还有另一片光亮。他们是坚持信仰,从容赴死的苏格拉底;他们是为反抗奴隶主阶级,为争取平等而献身的斯巴达克。不分国界,不论古今,他们从未消失。

当夜幕降临,看不见光亮,只有他们像星子一样孤独而又决绝地坚守着理想,纵使终会坠落,但曾经的璀璨依旧留存于后世。黑夜再浓,也侵蚀不了他们,因为他们心中有光,从不曾、也不会被熄灭,被同化。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告诉我们,同化即消失。

渔父那样不凝滞于物,与世浮沉不好吗?纵情山水,隐逸林间不快乐吗?我们无法以己之观点去判断其对错,但这种快乐,幸福与豁达是否有些许自私了呢?失了保家卫国的理想,只知远祸其身,这世上哪还有最美逆行的白衣天使呢?哪还有义无反顾冲进火海的消防员呢?所有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是负重前行的人,是心怀纯良、不舍理想的人!

有人会说,在今天这样和平幸福的年代,普普通通的我们还需要倡导屈子的精神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的确,今天的社会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的幸福,要求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但坚守理想仍是时代的呼唤。珠港澳大桥是由一个延续三十五年梦想孕育的;青蒿素是被一支疾病缠身却初心不改的队伍发现的……当今中国的进步与发展,这一群群有理想、有担当、不放弃的人居功至伟。

如今这个时代,夜不再是浓得滴水的黑了,但深蓝中满缀的星子,依旧如钻石般美好。

神思纷飞,降落汨罗江畔。屈子一身白衣,衣带飘飞,望着远去的渔船“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明白,使屈原成为屈原的,不仅仅是那份治国之思,更是那一生纯良之念,不舍理想之心!愿我们每个人前行路上都能以梦为马,无畏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