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潜心教育 润物无声——访“孙梅凤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丁道群教授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4-10-24 访问量:

   走近教育科学学院三楼的一间办公室,时常会瞥见一道伏案作业的身影,这便是“孙梅凤学生最喜爱的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丁道群教授。

   温文尔雅、博学谨慎,这是丁老师给人最初的印象,进一步相处下去,则会让人发出“丁老师人真好”的感叹。在教科院,丁老师有这样一个称号——“丁爸男神”,不仅仅因其儒雅的外形,更是因为丁老师“始终为学生着想”的赤诚之心吸引了众多的“粉丝”。面对大家的赞誉,丁老师总是很谦虚,“培育学生本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十分感谢同学们的鼓励,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丁老师在学院主要教授《普通心理学》等课程,他的课堂每次都是座无虚席。赴美访学归来的他,会将自己访学时拍下的照片用作例子来讲课,也时常将自己在国外的见闻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在幽默风趣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收获快乐。“丁老师的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我真的很喜欢!”2013级心理学专业的王心洁称赞道,今年,她还和同学找到丁老师作为其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的指导老师,“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进行讨论,是丁老师为我们打开了心理学的大门。”丁老师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在他的课上,同学们可以听到心理学最前沿的动态、丰硕的学术成果,也可以积极地进行思考,得到严谨的思维训练,“真正的学习是在思考中,在讨论中,甚至是在争论中实现问题的解决的。”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学老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思维的训练。”丁老师给同学们展现出的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时常与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为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一点一点走近心理学,爱上心理学。在近一年的学生评教中,丁老师的得分名列全院第一,而他长期执教的《普通心理学》也被评选为学校精品课程。

   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是丁老师一贯坚持的理念。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还是专业素养,丁老师一直在努力着。作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丁老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他主持参与了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针对教科院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他同学院其他领导一起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开设了基础教育名师讲坛,把基础教育一线的名师请进来,让同学亲身感受基础教育的魅力。他还积极参与拓展湖南省残疾人就业心理咨询中心、湘阴县知源中学等一批大学生实训基地的工作,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锻炼自己。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教科院酝酿已久。“让本科生进入三年级开始配备毕业论文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实验计划、开放实验、专业实践与调研。”丁老师介绍说,“这个是学院几代领导班子的心愿,希望能让同学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以致用。”现在,在教科院,大四学生早在一年前便已和自己的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过了。丁老师每年都会从大二学生中挑选出一些对科研有兴趣、有潜力的同学加入到他的课题组中,一起探讨研究,并让他们参与他的研究生团队每周一次的Lab Meeting,教他们学着去阅读国外文献,积极追踪国际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鼓励他们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创新研究。“每次讨论会结束,丁老师都会问我们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收获,而且总是会热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陈诗卉从大二起便参与丁老师的讨论会,并跟着他做科研,“丁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他不希望我们应付了事,根据我们的特点和我们面对面讨论,分别给我们确定了论文方向。”陈诗卉目前已保送至浙江大学攻读研究生,对于丁老师的栽培她不胜感激,“每次请教,无论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来指导我,事无巨细,极尽耐心,研究生阶段不好好努力真的觉得有愧于他。”

   丁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并不只局限在学业上。生活中,他像父亲一般牵挂着学院学生。有同学在生活中碰到了困惑和不快,丁老师会及时与其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走出困境。在担任三下乡指导老师的时候,团队经费紧张,他便自掏腰包,以解燃眉之急。2011级心理学专业的沈博建同学身体患有残疾,学院老师都十分关心他,逢年过节,丁老师常常会送一些日常必需品给他。大三实习的时候,丁老师还专程开车带着沈博建去长沙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开展心理咨询实习,让沈博建能够更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业。“丁老师时常会和研究生一起聚餐、爬山,也会把我们一起叫上。”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程腾回忆道,“有次我们听完讨论会后恰好碰到大雨,丁老师便直接开车把我们送回了宿舍。”但丁老师从不提及这些事,只是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着,无声无息,却一点点温暖着同学们的心。

   “爱心和责任是极为重要的,我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丁道群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以真诚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不染浮华,潜心教育。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