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超越自我 砥砺前行——记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教授

发布者:于抒含 发布日期:2019-11-25 访问量:

刘铁芳(1969.03-),男,汉族,湖南桃江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毕业,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学术带头人。

刘铁芳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国家社科文库1项,教育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门;曾在《教育研究》等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0篇,有50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教育学》、《新华文摘》等刊全文转摘,主要著作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入选2016年国家社科文库;曾获教育部第六、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第五、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刘铁芳教授是教育学学士、硕士,伦理学博士毕业,有着较好的文学、教育学、哲学素养,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在教育哲学、道德教育、乡村教育和大学教育哲学等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流畅的语言表达,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自成一格,在国内教育学界和基础教育实践领域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刘铁芳教授十分热爱教育科研,一直怀抱着浓厚的兴趣从事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治学态度端正,有较好的科学精神。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之以恒,二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二是注重经典阅读,努力提升自我理论素养与文化底蕴,努力让个人教育研究建立在较充分的学养基础上;三是密切关注现实,跟中小学教育保持经常性联系,努力使自己的研究融入当下基础教育实际之中,提升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刘铁芳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从90年代中期以来就开始对教育与生活问题作深入探讨,力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大力倡导教育与教育研究本身的人文关怀,从教育与生活基本关系入手,深入触及教育与人、世界、生活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传统、语言、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公正问题,以颇具特色的问题视角和话语方式,在国内教育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2000年以来,针对教育改革和当代教育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刘铁芳教授又关注生活全力转向教育的人文研究。从2004年开始,刘铁芳教授提出“教育人文”概念,并着力进行教育人文理念的研究与推广。2010年,刘铁芳教授出版《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在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与今日教育问题的深度把脉的基础上,先于 2012 年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教养性教育的问题,重申知识即美德,以平衡现实教育的工具化,应对时代的虚无主题。2014年出版《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本研究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寻求公民教育的目标与过程、目的与手段方法统一,意在提升学校教育的价值目标,凸显学校教育的育人本质。2017年出版《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该书从当下教育遭遇的碎片化问题入手,提出整全性教育的理念,在一般性地阐释个体发展的历时性秩序,提出个体发展之自然人、审美人、理智人再到道德人的发展秩序,再进一步论证教育从身体出发,着力凸显体育、美育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再论及德育、智育的支撑作用及其相互促进关系,然后阐明爱作为个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归结为个体人格在哲学教育中的完成,由此而显明个体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全性教育的可能性路径。该书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刘铁芳教授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017年底,刘铁芳教授在浙江金华成功领悟当代中国教育之道,懂得了中国教育就是要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或者说中国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以培养中国人作为其根本目的,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气派来整合个体发展诸种素养与当今各种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由此而把当代教育直接置于中华文明之历史脉络中,承续中国古典教育文脉,让当代中国教育的文化襟怀与精神境界豁然开朗。从这里出发,他很快就提出了“中国少年”培育体系的系统框架,并且很快就开始深入论证,并探索实践之路。他计划先从小学开始,然后是中学,逐步到大学,逐步推进中国少年培育学校实践。

时至今日,刘铁芳教授可谓功成名就,但他依然扎扎实实,每天勤奋耕耘。“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幸运的,我所从事的正是自己喜欢的事业。”因为喜欢,所以他能倾心投入;因为投入,所以他能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充实。“我已经不再关注个人自身,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去追寻我心中的梦想,一个超越个人、融入时代与民族的伟大梦想,那就是致力于中华民族教育文脉的思想与实践。”从他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激情与活力,一种源自生命深处,努力把自我融入时代、民族发展之中的积极向前的生命力量。

湖南人向来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气魄和传统。刘铁芳教授深知今日做学问也好,教学也好,办学也好,都需要走出个人一己私利,不汲汲于一己私欲,不斤斤于个人得失,大气做人,大气做事,大气思考教育,大气做学问,大气办学。刘铁芳教授提出,“我们要做贴近湖湘文化、贴近我们的大地、贴近我们时代的大教育、大学问,让勇于担当、心忧天下的情怀与气魄保持为我们身上的精神血脉。”在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位湖湘学者,自信于我们的时代,自信于我们的民族,自信于教育学术与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由此而自信地走向高远的人生道路。

关闭